赤壁:三招求解城市垃圾分类难

2023-08-10 15:18:28 来源:腾讯网

本报记者 黄柱 通讯员 覃丽 周瑜

掌上咸宁报道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、更是一项民心工程。

为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,2019年7月,由赤壁市环卫局牵头主抓,以示范先行、成效建标、稳步扩面为原则,依托湖北美龙专业公司力量,面向城乡居民20万人开展一对一宣传,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精准分类试点工作。目前,试点范围内居民知晓率达96.8%,分类正确率达76.2%,11.7万人参与垃圾分类,约8万人能正确进行垃圾分类。

赤壁市环卫局局长王怀林说,该市通过下乡宣讲、张贴海报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,积极发动群众,一些地方探索“以物易物”让村民直接参与农村生活垃圾的集中治理,使村民的环保观念和卫生意识明显提高。

智能分类,垃圾有了好去处

8月1日,经过前期协商签订合同,赤壁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带领有关团队进驻该市碧桂园小区,正式开启智能垃圾分类处理亭项目建设。

赤壁市环卫局有关负责人覃丽介绍,该分类亭具有自动臭氧杀菌等功能,首次实现智慧分类亭“无人化”运营管理,标志着小区垃圾分类已实现无人值守和居民自主分类,“新时尚”将会成为“新习惯”。

据悉,根据设计图纸,这种智能垃圾分类亭以绿、蓝、灰、红为主色调,高2.4米,宽7米,厚3米,主控台触摸屏位于亭子中间,触摸屏下是多种垃圾收集口。

其中,主控台两侧为厨余垃圾、其他垃圾、可回收垃圾投放口,上部为投放口,下部为收集箱。其中,厨余垃圾为绿色,箱体2个;其他垃圾为灰色,箱体3个;可回收垃圾为蓝色,箱体1个。收集亭上方为两块LED显示屏,循环播放的是赤壁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公益广告。

在现场,记者看到,赤壁环卫局有关工作人员分为6个组别,分头前往该小区6个楼层,挨家挨户上门讲解垃圾分类有关知识,宣传政策,提前为打造垃圾分类标杆小区作准备。

碧桂园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袁珍子说,建设智能垃圾分类处理亭,对我们小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,这种垃圾分类收集亭不仅功能强大,居民投放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还有收益。居民每次垃圾分类后可以获得一定的积分,用累积积分可以兑换礼品,比如:洗手液、肥皂、洗涤剂等物品。通过这种方式,让居民有了垃圾分类的动力,再加上全覆盖、全时段的宣传,相信我们小区会很快形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。

据悉,智能垃圾分类处理亭是该市在碧桂园小区首个开启的建设项目,届时每个垃圾分类亭可以做到垃圾分类亭以及周边干净整洁、无任何异味、无苍蝇蚊虫,小区居民“新时尚”意识实现从“要我分”到“我要分”的转变。

未来该市还将在蒲圻街道、赤马港街道十个大中型小区建设同样的智能垃圾处理亭。

摇铃上门,村民有了好习惯

走进村口,一条笔直的刷黑路从花草树木中穿过,格外干净耀眼。

7月12日,一群来自咸安区的游客路经柳山湖镇腊里山村,看到垃圾清运员“摇铃上门”处理各种垃圾,感到非常新鲜,不由得感叹着:“这里跟别的村庄很不一样,第一印象就非常干净整洁,干净得像洗过一样,简直就像漫画里出现的村庄一样唯美。”

究其原因——村民笑着说:“我们的垃圾分类处理,不比城里小区做得差。”

“一分有害、二分可回收、三分易腐、四分其他。”在赤壁,这是一句挂在村民们嘴边上的口号。赤壁农村保洁员与清运员身兼两职,既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员,也是督导员,负责一对一入户宣讲“人居环境优化农村全域去桶”以及分类标准,指导村民分类暂存,监督村民精准分类投放其他垃圾,指导村民易腐垃圾自行喂养家禽或就地沤肥。

同时,该市积极开展“以物易物”激励活动,鼓励村民自主将农药袋、农药瓶等有害垃圾兑换洗衣粉等日常用品,实现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细化分类,精准提高减量化率、资源化率、无害化率。

“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村民们过去乱丢垃圾的习惯,让农村垃圾有去处。”覃丽说,只有垃圾有地方去,村民才不会乱扔垃圾。对此,赤壁市凝聚力量,加大对农村垃圾治理的设施投入。

“为了让生活垃圾集中,我们在村里设置垃圾分类亭、有害垃圾及可回收物回收站,引导村民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。”柳山湖镇有关负责人李智光介绍,镇里先后购置垃圾分类亭10组,垃圾转运车2辆,对全镇6个村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。另外购买洒水车2台,对全镇范围的大小马路进行卫生保洁清洗。

“每天都有人上门收集垃圾,我们只需要将垃圾分好类,放在指定位置就行了。”村民程道怡说。每天早晨6:00到7:30,都有清运工人收集垃圾。那些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,他们也会分离出来,拿到村里有害垃圾回收点,换肥皂、洗衣粉等日常用品。

在腊里山村有害垃圾、可回收物存放点,里面堆满了村民们拿来的废旧电瓶、灯管及农药、化肥等包装物。

共建共治,村里有了好环境

7月10日,中伙铺镇安丰村村民陆和清骑着村里配置的电动三轮车,开始了环境卫生督查员的工作。“以前每天都要在村里主次道路上,捡起两、三车垃圾,现在基本上见不到垃圾。”陆和清说。

安丰村共14个组,28个自然村湾。为保证全村环境卫生,村委将全村划分为24个卫生责任区,每个责任区指定一名专人负责区域内卫生环境的保持。但是仅靠24人根本不行。

“我们搞评比公示,其目的就是激发村民共同参与环境卫生整治。”安丰村书记王新发介绍。卫生责任区负责人每天将村民家房前屋后的卫生情况拍照,发在村民群里,这样就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
安丰村12组村民田祖国说:“在群里看到别人家门前屋后都干干净净,自己家门前龌龌龊龊,这脸上挂不住。”为了保持自己家门前屋后的清洁卫生,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扫地、捡垃圾,保持家门口的干净整洁。

村民自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,形成人人都是“清洁工”的局面,一下子让村里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性转变。

在黄盖湖镇大湾村,每月都会将各个村湾的卫生情况进行评比,并按要求打分,进行排名公示。

“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,这里面少不了村民的参与。”王怀林说,下一步,将持续推进环境卫生村民建、村民评机制,进一步激发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共建力量,让村庄环境步入新时代。

责编:王苒宇

编审:向东宁

标签:

为您推荐

新闻快讯